我于9月24-25日参加了由产业党总支组织的山西红色之旅革命教育活动,对于我这个入党时间较短,对于我党革命历程知之不多的一名中共党员来讲,此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旅程的第一站是位于太行山区的黄崖洞之行,这是吕书记精心挑选的红色革命基地。不顾旅途的劳累,吕书记一路上不断向我们介绍发生在太行山区的革命故事。黄崖洞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北境、晋冀两省接壤之处,曾经是八路军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1941年11月,日军几千人的精锐部队奉命进攻黄崖洞兵工厂,妄图沉重打击八路军的装备供应。在这个危急关头,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直接领导下的特务团团长欧致富率领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前去保卫。敌军36师团与第4、第6混成旅来气焰嚣张,来势汹汹。而我军在兵力不足敌人四分之一,装备落后的极端不利条件下,抗击敌人长达八天之久,歼灭敌人一两千余人,创造了极为辉煌的战果。参观兵工厂的原址,站在高高的黄崖洞洞顶,围在党旗周围。我不禁想到,这里不知生产过多少枪支、弹药,不知有多少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士端着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步枪,拿着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手榴弹,一往无前、奋不顾身地冲向日本侵略者,为保卫祖国和家乡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而在这次惊心动魄的保卫战中,又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我被革命先烈而感动,为今天的国家富强而感到骄傲。
大家不顾旅途辛苦,第二天又早早起床赶往第二个旅行地—大寨,这个六十多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小小村镇,后来却闻名全国,家喻户晓。当年陈永贵等人在这块穷乡僻壤上挥洒汗水,勤奋工作,将这片原本并不适宜种粮的土地硬是变成了一座粮仓,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寨已然不仅仅是一个村镇的名称,更象征着那段光辉岁月,凝聚着一种精神。为此,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不仅让大寨成为了全国农村的榜样,更赋予大寨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踏实肯干、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在文革十年的风雨中,大寨并没有因为成为政治风向标而失去自我。相反,大寨人仍然不改本色,保持着当年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后,大寨人同样没有循规蹈矩、固步自封,而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现代化。新一代的大寨人正在赋予大寨精神新的内涵。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重温了革命历史故事,更让我进一步汲取了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虽然抗日战争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但是抗日英雄先烈们的事迹永不灭,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消失。黄崖洞保卫战的勇士那种英勇无畏、冒血雨腥风而不后退半步的精神永远存在于我心中,共产党人从不屈服、坚持斗争、永不言败的优秀品质必将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样,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这种奋勇进取的精神必不可少。当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不能被它强大的外表所吓倒,看似强大的困难往往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拼搏,那么再强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
大寨人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更富有现代意义。在当年那个极端贫苦的环境下,大寨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成就了大寨,成就了那段大寨最为辉煌的历史。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同样也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才能有所建树,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纯粹依赖机遇、环境等外在因素。只有人人都倾其所有地付出、努力,我们的工作才能越来越好。尽管后来时代变迁,但大寨人始终没有在风云变幻中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始终坚持着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大寨人同样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因当年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沉湎于以前的荣耀之中。相反,大寨人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舍弃单一的农业经济而走向了现代化经济之路。如今的大寨,农业只占经济总量的极小一部分,而大寨如今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大寨人并不死守旧规,创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既不能放弃以前的光荣传统,人云亦云、轻易地丢失自我;同时,我们也要拥有敏锐的眼光,洞察时代的发展,勇于开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开创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未来!
(夏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