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二十二届北大生物医学论坛分会场暨第二届北大医学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会主办,北大医学科创中心协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大医学科创中心运行理事会理事长肖渊,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吕廷煜、产业党总支书记陈娟、医学部团委书记陈磊、副书记杨晓征出席了论坛。肿瘤医院教授寿成超,口腔医院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玉春,基础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主任王凡,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鹏飞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沈娟主持。
肖渊表示,创新创业是近年来的热词,“创”字在《说文解字》最初是“刱”字,形象地比喻是一件要流血的艰难的事业,具体注释意思是以第一次掘井表示事业上的初次去做。正如大家都熟悉的医学部的地热井是历经两年挖掘3500多米才出50余度的热水一样,说明创新创业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儿。虽然艰难,但只有创新创业才能促使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医学部不仅仅鼓励师生们努力创新,更为大家的创新创业营造生态、搭建平台。北大医学科创中心的全称是北大医学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也一直高度关注北医学子的发展,从导师培训、资源支撑、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多个层面,给北医学子以创新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为创业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创新是社会的基石和进步的核心,创业是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同学们作为国家青年的优秀代表,更要做出表率,更要勇于挑战传统、革故鼎新,不断提升创新意识,聚焦国家需求,做实干家也要做思想家,勇于开拓自身无限的创新创业潜力和活力。“创”和“闯”,这两个字读音接近,两个字的精神气质相同。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元年,北大医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体师生就要拿出闯劲,在事业学业上闯出新路,打开新天地,造成新气象,让创新奋斗的精神成为北大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不竭动力。
寿成超教授以“肿瘤研究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详述其团队通过多年实践,发现利用不同抑制剂和开发多靶向药物可能是克服肿瘤血管生成的理想和实用方法,发现了某种植物在血管形成试验中抑制基础和生长因子刺激的血管生成,表示医学创新转化一定要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提高诊疗水平为目的,将科研成果逐步落向应用。
孙玉春教授以“口腔精准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为主题,从智能诊断与设计、精准扫描与制造、仿生材料和口腔手术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四大创新板块,展示了其项目相关的多项原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并强调要持续不断地从患者端汲取反馈和经验,从精度、效率、操作便利性等多个角度在续研发过程中进行改进。
王凡教授则围绕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以《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为主题,介绍了我国第一个一类放射性药物,展示分子影像癌症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她希望新一代年轻人可以用坚定、坚韧的态度,肩负对科研的责任和热爱,不断积累和学习,将源于临床的科研创新用于临床,推动中国医学为世界医学做出贡献。
屠鹏飞教授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药现代化”为主题,回顾了三十多年打造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历程,详述了肉苁蓉药效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阐明了其补肾阳、润肠通便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从多个层面说明了肉苁蓉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示了生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