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寻北大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5月18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指导,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北大医学首届创新转化大赛暨医疗健康产业领航计划联合路演活动在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举行。
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峥出席活动,“北大医学&北大光华医疗健康产业领航计划”首期、第二期学员,医院管理者、创新医疗健康企业CEO、跨界转型企业家及资深投资人等作为活动观众和交流专家在现场和各路演项目负责人进行积极互动。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北大医学科创中心运行理事会秘书长沈娟主持。张娟院长致辞表示,创新贯穿于北大医学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新时代新征程,北大医学聚焦“四个面向”,加快布局创新,以保障人民的健康为己任。2022年在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之际,北大医学首届创新大赛圆满举办。今天在大赛中获奖的12位专家教授将展示新一代医者对北大医学部开拓创新精神的承袭。本次活动同时有“北大医学&北大光华医疗健康产业领航计划”的学员,该计划希望搭建一个产学研用平台,为医疗健康企业的发展持续助力续航。除学员外,本次活动还有企业和投资人参与,希望能借助今天的活动,共同参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携手为中国医药健康事业辉煌发展的明天贡献力量。
张娟院长致辞
张峥副院长致辞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北京大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大环境下,“北大医学&北大光华医疗健康产业领航计划”应运而生。该项目计划实现了顶尖医学与前沿经管的跨界,汇集两院院士、科研和临床一线专家学者,产业政策权威专家,医疗健康产业领军人物等,推动创新赋能行业的蓝图绘制,以产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在新形势下,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相信本次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能加深医疗健康产业互动平台的构建,加强创新与转化生态建设。
张峥副院长致辞
当天,由北大医学首届创新转化大赛生物医药组和医疗器械组共12个获奖项目进行路演,现场参会观众就每个项目的创新点、技术问题、转化落地、市场准入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提问与深度交流。上午场路演结束后,与会观众还进行了《厚道行医-北大医学110周年特展》参观,切身感受北大医学浓厚的医学底蕴和创新氛围。
12个项目展示
本次活动向社会展示了北大医学高水平的科研水准,是北大医学部联合高校和产业端进一步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与社会各界共同构建北大医学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化新业态、新模式的进一步尝试。北大医学将持续在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打造科研团队和社会资源对接平台,促进北大医学科研成果真正落地并应用于临床,造福人民。
生物医药组路演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αvβ3靶点的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新药发现及转化应用
项目负责人:庞晓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通过整合素αvβ3受体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发现了具有抗前列腺癌活性的高亲和力的新型αvβ3抑制剂—C19-9,其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粘附及肿瘤血管新生,且具有很好的体内药效及安全性。能较好地解决抗雄激素一线治疗药物只能延迟CRPC患者的生存期,而无法避免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的产生等现状。
项目名称:新型药物组合联合新型封堵球囊防治食管良性狭窄
项目负责人:黄永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通过“新药物+新器械”的组合模式,提供了自主研发的远端封堵联合药物灌注式球囊、能快速起效的抗炎药物和能黏附于消化道黏膜的黏膜保护剂混合组成OHA凝胶,能较有效地防止ESD术后食管良性狭窄及食管扩张术后的再狭窄。
项目名称: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
项目负责人:崔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利用自身免疫反应中的关键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和免疫学效应,设计出改造的多肽化合物;利用大量患者资源和成熟动物模型,检测治疗性多肽的干预效果及其调控免疫学反应的机制;拟通过优化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释系统,提高治疗肽段的稳定性和靶向生物利用度。
项目名称:一种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检测方法以及试剂盒
项目负责人:薛丽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项目简介:
目前,脂肪酸检测的分析方法多存在定量不够准确,灵敏度欠佳,稳定性差、进样前需进行繁琐的预处理等缺点。为解决临床痛点,该项目选取了脂代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关键酶组合,较全面地反映脂代谢的全过程,具有耗时短、费用低、通量高等特点。
项目名称: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与转化
项目负责人:昌晓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通过该内异症体外诊断试剂盒可成功在内异症患者外周血中捕获到血液循环子宫内膜细胞(CECs),以解决目前临床上内异症缺乏有效无创诊断方法的现状。
项目名称:HER2靶向新型分子探针Al18F-HER2-BCH 的临床应用与转化
项目负责人:杨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从解决胃癌和乳腺癌等HER2阳性肿瘤患者病灶HER2检测、耐药原因甄别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PET/CT靶向成像探针的构建及临床转化及可行性分析。以解决目前临床HER2检测两种主流方法均有创、检测数量受限、重复检测受限、难以满足临床对全身HER2状态的检测要求的现状。
医疗器械组路演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基于微机器人自控飞秒激光的口腔临床全数字化牙齿修复系统的研发
项目负责人:原福松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采用飞秒激光取代传统的机械动力,用非接触式的激光自动消融牙体硬组织来取代传统的手控机械车针切割牙体硬组织,将机器人技术、飞秒激光技术及数字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应用于口腔临床全数字化牙齿修复流程,开创性提出并解决了口腔固定修复全数字化流程技术。
项目名称:一种新型膝关节置换术中间隙平衡测量器的研发
项目负责人:曹永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通过使用新型柔性测压材料,将其贴附于TKA手术中所使用的垫片试模表面,从而实现垫片的测压功能,可指导术中进行内外侧间隙和伸直屈曲间隙的软组织平衡。具有更高测压精度、更好的抗干扰性和更高传感器密度的特点,为术中更加精确的软组织松解提供实时的定量依据,且不增加额外的手术时间。
项目名称:电活性口腔种植修复膜
项目负责人:张学慧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将现有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理念转变为材料电学微环境设计理念,以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备良好组织再生诱导活性的口腔种植修复膜材料。有效突破现有GBR膜材料在力学支撑、骨诱导活性及组织适配性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引导骨再生膜的屏障功能和骨诱导性的有机结合,明显缩短修复时间。
项目名称:“ARTs出手,救在身边”--基于AR技术的心肺复苏自助培训和考核系统
项目负责人:尚少梅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项目简介:
基于目前心肺复苏培训普及效率较低的现状,该项目开发出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心肺复苏自助培训和考核系统,可实现全自助、标准化、智能化、移动式急救训练等作用。
项目名称:帕金森病早期检测和诊断试剂盒
项目负责人:刘小旦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项目简介:
帕金森病(PD)危害较大,目前P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脑脊液发现生物标志物上,但很少有标记物在检测PD或跟踪PD进展方面显示出临床有用的能力。该项目选择将外周血红细胞作为目标来筛选其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检测精确、操作简便、接纳性强等特点。
项目名称:基于双目视觉以及多模态图像配准经皮肾穿刺导航技术
项目负责人:姚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项目简介:
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围手术期并发症。该项目通过双目视觉定位的导航算法,利用多轴力反馈方案,建立穿刺针以及穿刺轨迹的模型,实现多模态、高精度、实时、方便快捷的穿刺轨迹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