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应医学部产业党总支、产业管理办公室的邀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莅临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会议中心礼堂为医学部广大教职工呈上一场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的文化盛宴。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刘晓光,医学部纪委书记范春梅,来自产业、机关、后勤和各学院的教职工三百多人倾心聆听了报告。报告由产业党总支书记陈娟主持。
“我只有一个职位,就是故宫的看门人。”这位自称“看门人”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用600多张图片和大量详实生动的案例,用他招牌式的幽默,从环境与服务、文化与文物、人才培养与传承、文化与传播等方面将故宫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次生动的管理培训。
为了改善观众的参观体验,故宫人在改善环境与优化服务方面,毅然舍弃了以“管理方便”为中心的捷径,选择了用以“观众方便”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用了3年的时间整治了10项室内环境、12项室外环境,开放区域从过去的30%扩大到80%。为了维护文化尊严和观众权益,他们禁止机动车穿行、增设标示、座椅;为了提升展览品质,他们在殿堂内架设LED冷光源,完美解决“点亮紫禁城”的难题……每一个变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科学验证,每一项整改都是一场管理的革命,无不透露着管理的智慧。比如,由于故宫的观众数量增长速度太快,观众在买票、安检、参观各个环节都无法获得更好的体验,还有安全隐患,故宫人通过数据分析,用一年半的时间成功实现每天限流8万名观众,用四年的时间实现全面网络购票,大大改善了参观环境。
为了保护文化与文物的尊严,故宫人耗时7年,对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理,并于2002年启动了“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计划用18年的时间修好古建筑。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安全,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故宫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曾经杂乱堆放、落满灰尘的各种文物藏品在故宫人手中恢复了昔日的光彩。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故宫文物医院于今年6月开放试行。
为了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11月成立了故宫学院,打造了“故宫讲堂”、“紫禁书院”多个品牌,开展社会传播教育;针对青少年,故宫博物院研发了更多实践性的课程,并举办大量的宣教活动。
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故宫博物院通过中英文网站、青少年网站、《每日故宫》等系列精品APP、VR影像、数字故宫社区以及一系列具有故宫文化元素和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新媒体互动手段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需求。故宫博物院还引入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优秀展览,也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彩的展览推向世界。此外,故宫博物院开办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并发表《太和宣言》,开启了古代文明保护国际合作的新历程。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礼堂站着讲近两个半小时,滴水未沾,现场教职工无不被他生动幽默的讲述所吸引,频频报以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最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代表医学部向单院长赠送了北医纪念品。刘书记总结道,这是一场触及心灵的文化盛宴。老皇城里的故宫博物院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塑造着人们的灵魂。作为北医人,刘书记要求大家要思考故宫“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向单霁翔院长以及故宫人学习,传承这种“工匠精神”,从文化中汲取力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服务,疗愈人们的躯体!